Q
怎样改善现场的工作环境?
A
改善现场的工作环境,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具体包括安排合理照明、加强现场通风、正确摆放设备、改善工作地面情况等。
【详解】
1、安排合理照明
合理照明是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的重要措施。照明安排不合理,会造成操作者视力减 退,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所以在生产现场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度,具体的要点为:
(1) 采用天然光照明时,不允许太阳光直接照射工作空间。
(2) 采用人工照明时,不得干扰光电保护装置,并应防止产生频闪效应。除安全灯 和指示灯外,不应采用有色光源照明。
(3) 在室内照度不足的情况下,应采用局部照明。照明光源的色调,应与整体光源 相一致。
(4) 与采光照明无关的光源(如电弧焊、气焊光及燃烧火焰等)不得直接或经反射 进入操作者的视野。
(5) 需要在机械基础内工作(如检修等)时,应装设照明装置。
2、加强现场通风
加强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内污染源传播、扩散的有效手段。经常采用的通风方式有局 部排风、全面通风,如下所示。
(1)局部排风
即在不能密封的有害物质发生源近旁设置吸风罩,将有害物 质从发生源处直接抽走,以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
(2)全面排风
即利用新鲜空气置换作业场所内的空气,以保持空气清新。
3、正确摆放设备
各种设备是作业的重要工具,由于其占据区域较大,所以必须要合理布局,并摆放 好。具体的操作要点为:
(1) 工艺设备的平面布置,除满足工艺要求外,还需要符合安全和卫生规定。
(2) 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3) 产生强烈噪声的设备(如通风设备、清理滚筒等),如不能采取措施减噪,应 将其布置在离主要生产区较远的地方。
(4) 布置大型设备时,应留有宽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间,并应考虑操作时物料 的摆放。
(5) 各种加工设备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既保证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作业空间, 又避免设备间距过小产生的安全隐患。
4、改善工作地面
工作地面即作业场所的地面,在进行现场布置时,必须保证地面整洁、防滑,具体的 改善要点为:
(1) 车间各部分工作地面(包括通道)必须平整,并经常保持整洁。地面必须坚 固,能承受规定的荷重。
(2) 合理规划生产现场的地面,用不同的颜色将生产现场的地面科学划分为不同的 区域。安全通道必须以绿色、醒目的标志标示出来。
(3) 生产现场所划定的各区域间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1m, 车行道(主 要指叉车、推车等)不得小千2m, 成品车间货车行道不得小于3m 。
(4) 生产现场的布置必须保证各通道的畅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通 道,违者将按相关规定进行教育和惩处。
(5) 生产现场中因生产需要所设置的坑、沟、壕等必须用具有足够支撑力的物品覆 盖或设有防护栏,夜间必须有照明,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6)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垃圾、废料、废水、废油等必须按划分的责任或承包 的区域及时处理,不得将此类废品带入下一道工序。
(7) 生产现场的人行道或空地应保持平坦,不得有障碍物。若有,则应该设置醒目 的警示标志或防护栏。
(8) 工作附近的地面上,不允许存放与生产无关的障碍物,不允许存在黄油、油液 和水。经常有液体的地面,要设置排泄系统。
(9) 机械基础应有液体储存器,以收集由管路泄漏的液体。储存器可以专门制作, 也可以与基础底部连成一体,形成坑或槽。储存器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除废液。
(10)车间工作地面必须防滑。机械基础或地坑的盖板,必须是花纹钢板或在平地板上焊,以防滑筋。
【专家点拨】
企业必须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