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宫课堂
1.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微重力环境下,由于失重,航天员在舱内飞来飞去,完成各项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宇航员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可以通过利用特制器械进行个性化方案锻炼。
2.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研究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张亚平说“细胞在太空中还是很神奇的,甚至可以看到它的跳动”叶光富说“它们在里面蹦跶着,好像在说‘我们活得好着呢’”。
3. 太空转身
叶光富转身的时候,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向右转,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向左转,上下总是拧着的,无法像在地面那样快速转身。
(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很高的物理知识。)
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做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
另一个动作是航天员伸展身体的时候,因为质量分布得离旋转轴比较远,转动惯性比较大,所以角速度就减慢,通俗地说就是转得慢了。而当把四肢收回时,转动惯性小,角速度就会增加,直观感受就是转动速度变快了。
4. 浮力消失实验
乒乓球放到水里以后,不再上浮,而是停在了水中,是因为浮力消失。
(陈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项实验所展现的是浮力和重力伴生的现象。浮力来源于重力引起的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不过地球表面难以让浮力消失,这个试验很难直观地展示出来。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和重力之间的伴生关系就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现。)
5. 水膜张力实验
在水膜上放折纸,亚平老师和她女儿做的花太空绽放,亚平老师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都能在广袤的太空绽放”。
图来源于百度
6. 水球光学实验
继续注水,水膜变成水球,开始神奇之旅,是因为微重力下表面张力显神威。透过水球,映现出亚平老师的倒像,中间注入大气泡,又可以得到正倒两个影像。
(陈征介绍称,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了,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而是老老实实待在水球中,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7. 泡腾片实验
太空教师王亚平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
二、筋骨句
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4.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5.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三、高分语言
1.担负使命,承载梦想。
2.遨游浩瀚,逐梦九天。
3.探索未知,延续传奇。
4.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5.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6.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7.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8.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9.梦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触摸到。 ——王亚平
10.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
11.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王亚平
1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四、高分题目
《让“天宫之光”照亮青春梦想》《天宫课堂播撒种子,中华复兴我来接棒》 《从天宫课堂学航天精神》《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弘扬科学家精神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自立自强 创新超越》《神舟飞天,筑梦天宫》《星空无垠,梦想更远》《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
五、热点素
载人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图来源百度
六、高考角度——爱国 、奋斗 、奉献 、团结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话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2.任新民
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话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3.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
4.黄纬禄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话题:热爱事业、爱国)
5.屠守锷
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话题:爱国、敬业、奉献)
6.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话题:奉献、敬业、爱国)
7.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8.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9.王亚平
王亚平好学、要强、工作能力强,是个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都是班长,以身作则,很有威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比赛里,总能看见小亚平的身影,像跳舞比赛,她就经常参加。(新华网评)
王亚平确实相貌姣好,但她真正的价值不在这里,而在于她能从严酷的竞争中胜出,在于她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甘冒风险,在于她的拼搏与坚持。就算她相貌平平,她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搜狐评)
(话题:拼搏坚持、爱国敬业)
10.叶光富
16日,是叶光富母亲68岁生日,儿子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叶光富告诉我们:这些任务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去完成,有人负责主操作,有人负责辅助的操作和提醒、帮助,具体的分工我们可以在太空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安排。
(话题:团结合作、家国情怀)
11.翟志刚
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对母亲也非常孝顺。日常生活中的翟志刚爱好多,他好研习书法,还擅长交谊舞。闲暇时,翟志刚爱看武打小说,爱看电视小品,他还爱玩电动玩具。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翟志刚性格外向,讲话幽默。
(话题: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图来源百度
七、时评
太空课堂,播下的是种子,点燃的是梦想
岚山
2021年12月10日09:40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12月9日16时许,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大约60分钟的时长里,三位“来自天上的老师”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领略宇宙无穷的奥秘。
能够亲眼目睹太空的细节、探寻飞天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殊为难得。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遥不可及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来自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如饥似渴,在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中收获颇丰。
事实上,这是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也是继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后,我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或许有人认为,一节只有几十分钟的课“算不了什么”,不就是航天员抽出日常时间演示几个失重环境下的实验而已吗?其实不然。这堂看似寻常的授课,实际上却是准备时间久、备课成本大、技术攻关难、风险系数高的复杂工程,目前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完成。
既然如此,为何要大费周章?
这是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在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发芽。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点燃的是就有可能是生机勃勃的梦想。授课期间,孩子们接连不断地向航天员老师提问:“太空中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吗?”“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是如何循环的?”“在太空中睡觉会飘来飘去吗?”授课结束,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总结自己的收获:“让我对宇宙产生了无穷的兴趣”“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长大后,我想成为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优秀的女航天员,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可以说,梦想的引擎一经点燃,就能释放无可比拟的力量。知识的大门一旦打开,就能孕育无限可能的未来。
太空课堂的精彩纷呈,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身影,浩瀚太空的探索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同学们,期待下次再见!”和8年前的首次太空授课一样,航天员王亚平为同学们送上了相同的祝福。让我们共同期待太空课堂的下一次“开张”,瞩望中国航天的下一个辉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出生于1996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
②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搬运、拆包、安装……他凭借着毅力和决心坚持奋战。
③《人民日报》点赞,2020年中国青年榜样:“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他们是2020年闪光的青春面孔,他们已经向世人证明90后、00后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敢担当、肯奋斗、勇追梦的一代,他们组成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版图。
班级将组织“青年榜样”交流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以“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青年精神,中国的脊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标题是“青年精神 中国的脊梁”。青年精神是“冲得上,打得赢”的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周承钰;青年精神是“咬牙跺脚,也会坚持”的19岁长安大学学生徐卓立;青年精神是“顽强坚韧,向梦出发”的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王唯佳;青年精神是“尽己之力,照亮他人”的90后山区教师赵鹏菲。青年精神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青年之精神,国之脊梁。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构建时代精神版图,践行和弘扬青年精神责无旁贷。
艰苦奋斗是青年精神的完美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青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中国自古就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奋斗之青年。大禹治水、苏武牧羊等。当年如此,现在亦如是。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赶往支援。在这些最美逆行有一大批医生护士还未过而立之年。面对突如起来的疫情他们也担心,他们也害怕,但当披上战甲,他们就从一个孩子变成视死如归的战士。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生理极限。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死神赛跑,才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疫情地区的人民点亮了希望之光,创造出了中国的抗疫奇迹。
无私奉献是青年精神的深刻演绎。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新时代青年,需用奉献为青春着色。森林救火消防员勇士们接到命令毫不犹豫,在面对难以扑灭的大火,他们英勇无畏。正是在和平年代他们的默默坚守才使得天更蓝、地更绿,山更清,水更秀;正是他们的奉献,民众才有了岁月静好,闲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得民众的安全感不断上升,幸福感不断提升;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得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山卫士成了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最美榜样,为中国力量注入了新时代的灵魂。
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最亮底色。终身学习是青年精神的行为准则,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终身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唯有终身学习才会不断超越自身局限,不断充实自我;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不断沉淀阅历,提升气质;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作为中国力量的后备军,新时代青年让我们把艰苦奋斗刻在心里,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构建时代精神版图,一路高歌奋进做好中国新时代脊梁。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