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映坤馆主弹奏《大胡笳》
《文姬思汉图》李坚绘(清代)
琴曲《大胡笳》,曲谱见于明代朱权所辑《神奇秘谱》,内容取材于蔡琰(字文姬)的《悲愤诗》。
《神奇秘谱》解题曰:
臞仙按,琴史曰,汉书载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也。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其父邕夜弹琴弦绝,琰闻之曰,“第一弦也”,复断,闻之曰,“第四弦也”,父甚异之。后适河东卫仲道,夫亡归宁。
汉末大乱,琰为胡骑所掠,入番为王后,十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月登胡车,琰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后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文姬归汉,二子留胡中。后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茄奏哀怨之音。后唐董庭兰,善为沈家声祝家声,以琴写胡茄声,为大小胡茄是也。
《五知斋琴谱》后记曰:
一种愤怨悲切之情,逐拍伤心之慨,形诸指下。清夜孤灯,客窗夜月,寂静作之,疑有鬼泣也。
《文姬踏歌图》周慎堂绘(清代)
「
诗书琴撰,通才大才女——蔡文姬」
作者:半山听泉(元音琴友)
屈指算来,俺自幼至今似乎没追过什么星,更休谈什么网红之类的了。如果换种说法,说到是否有喜欢的古人的话,倒是确实喜欢过几个,其中不乏女子,这些女子当中恐怕最喜欢的便是蔡文姬了。
昭君出塞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文姬归汉的典故也颇令人唏嘘,但昭姬归汉的估计就几个人知晓了。其实文姬就是昭姬,就像观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一样,个中原因后文自有交待,此处不再赘述。
可这一进一出,一君一姬,分明是两个女子两段故事。
昭君是官方派遣,以汉家公主的高贵身份下嫁匈奴番王,负有高尚的政治使命,自是万里相送千里迎娶,纵是远嫁番邦也是为了百姓苍生与和平大计,光彩夺目青史留名也是顺理成章。
至于文姬,虽也是留名青史,但其所走的路径却是大大地不同于风光无限的汉家公主王昭君。这个文姬是何许人也?文姬不是别人,正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大才女——蔡文姬。文姬归汉是凄怆曲折的,蔡文姬无论是嫁到匈奴还是由匈奴回到朝思梦想的汉地故土,其中故事都是寒惨悲苦的。
《后汉书》: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由《后汉书》中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蔡文姬是被胡人(南匈奴人)虏获的,是"没于左贤王",可见也不是出于自愿和以高贵的姿态下嫁,至于有没有做左贤王的王妃,历史学者都没有达成共识。是嫁与也好,是没于也罢,若是就这样子终老塞外了,估计也便如那个战乱时代甚至史上任何时期的绝大多数女子一样,不过化为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微尘罢了,也就不会有历史上的蔡文姬了。
虽说红颜薄命,而我们的这个蔡大才女却又命运多舛,所谓才高召天妒啊。本来人家好端端的,已经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而且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日子也就凑合着过了。尽管念念不忘汉地故土,思念一下家中的老父亲(其实大才女的老爹早已作古,只是她不知道而已。那会儿的通讯联络,您知道的,又不像现在,可以天天微信聊天,看脸听声音都可以。
她老爹的名头就更了不得了。人家蔡爹爹既不是什么绿十字蓝十字的干爹,也不是什么班长排长的刚爹,那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大琴家、大书法家、大史学家、大官儿——蔡中郎蔡邕。文姬小姐可是货真价实的学二代官二代。我们今天只谈蔡大才女,不谈大才女她爹地,以后可以谈。)但似乎也习惯于这种乡愁的感觉了。就在不远的三十多年前,也有很多中华女子千方百计地渡洋远嫁,什么东洋人西洋人统统嫁得,心满意足地,或许还有点得意洋洋满心欢喜的呢。
可是,天总有不测之风云,人总有难预之祸福。如果就那样子湮灭于胡地风沙了,蔡文姬也就不是蔡文姬了。纵然她不惦记汉家人物,可是汉家人物却总会惦记到她。谁让她还有那么个真是个人物的曹师兄,也可以说是孟德薯薯的呢?
也就在当时的这个大人物曹操经官渡之战统一北方之后的某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孟德这会儿还没有到站在长江战船上横槊赋诗的雅兴,这位当时的曹丞相于清秋月下抚完一曲由亦师亦友的蔡邕(比曹操年长22岁)打谱的琴曲《秋思》之后,猛然间想起了在董卓之乱后被王允下狱杀害了的自己的老师兼好友蔡邕,想起了老友唯一的孩子,跟自己叫薯薯流落番邦至今未归的侄女蔡文姬(小孟德19岁),不仅感慨万千。nnd,是可忍,孰不可忍?曹薯薯当即派使者去南匈奴,下令以重金将俺的小师妹蔡大侄女赎回。
《文姬归汉图》陈洪绶绘(明)
《后汉书》:“曹操素与邕(蔡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蔡文姬)……"
于是乎,三十五岁的蔡文姬,在喜忧参半悲喜交集的煎熬中,为了回归故土,不得不舍下两个儿子,母子从此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机,所谓生离之苦,还有比母子分离更苦的吗?蔡文姬经历了,“文姬归汉”从此写入史册。所谓死别之痛,还有比夫妻永别更痛的吗?蔡文姬也经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河东世族大家之士子卫仲道,婚后仅一年就咯血而亡。这蔡大才女也够有个性的,丈夫死后,她不顾世俗的羁绊和婆家的不悦,坚决回娘家陪自己的老父亲著书操琴。
《后汉书》:"(蔡琰)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以常人的眼光来看,蔡文姬的命是不是很苦逼很悲催的啦?其实更跌宕起伏的似乎还在后面呢。凡具大才者,必有大挫折大苦难。反之呢?这就不好说了。不过,蔡文姬是属于正之那一说的。
至此,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生离死别之难,文姬总算是归汉了。回来了总要有个归宿的,老爹地已经被王允杀死狱中,自幼失怙人到中年的蔡文姬,一下子举目无亲了。好在,丞相薯薯倒是想的周到,早已安排了大才子屯田校尉董祀做他的侄女婿。就这样,蔡文姬三嫁了。
《后汉书》列女传中讲到蔡文姬时有"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
只是,咱们的屯田校尉起初或是难驳曹丞相的面子,似乎对迎娶眼见着人老珠黄又饱侵塞外风霜的蔡大才女并不十分满意。尽管史书未作交待,想必年轻时的蔡文姬也自是天生丽质貌美不凡的,否则怎么可能嫁入河东大族,又怎么可能在二十三岁时仍被南匈奴的左贤王看中呢?董大才子正心有不甘且不痛快着呢。
但是,往往就是在自己不希望发生的时候,恰恰发生了别人正需要的事情。
《后汉书》"祀(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关键时刻,考验董夫人的胆识,展示蔡大才女的雄辩之口才,博闻强记之文才以及酣畅淋漓之书法的时刻,终于到了。
《后汉书》: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蔡邕)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柰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礼记》曰:"男女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还需要多啰嗦吗?史书记载,声情并茂。先不顾个人一切披头散发光脚赤足("蓬首徒行"),替丈夫求情,求曹薯薯不要让他这苦命的侄女再做寡妇;再将丞相一军,有人有马,不就差有没有心了吗?够雄辩吧?又读书破万卷,强记于心的尚有四百余篇且"文无疑误";俺见过才女,但至今未能亲眼领略到强记四百余篇中断十二年而一字不差的才女。这还不算完。丞相不是要派十来个人听写吗?这也免了,礼曰"男女不亲授",什么叫知书达礼,这就是。提供纸笔就行,您是要正书的楷书还是率意的草书,随您喜欢("真草唯命")。这腔调,有范儿,大家范儿。
《烈女后传》:"琰(蔡琰)字昭姬也。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也就是说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昭姬。所以我们前文会有昭姬归汉这一说法,此处算给大家做个交待。蔡文姬是后来为避司马昭的讳而改的。东汉时期,一个女子,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可见蔡琰的脱凡出俗之处。或许颇受当今追捧的民国才女陆小曼、林徽因等恐怕连望其项背的勇气都没有的呢。
可曹操为何非要对群僚们说"蔡伯喈(蔡邕)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呢?这就是曹操的心机所在啊。你们大家不是私下都在嘀咕我为何要花重金从南匈奴赎回一个小女子吗?恐怕还会阴暗地以为我是为了蔡家侄女的美貌才赎她回来的吧。今天就给你们看看这个小女子到底值不值得赎回来。你们真的以为我是贪恋我小师妹的美色吗?
错。不要总是听信江湖上的风言风语,所谓"防火防盗防师兄"之类的浑话,我认识蔡老师的时候小师妹还没出生呢。其实,按照后来史家及文学家的说法,蔡文姬的文学造诣丝毫不亚于"建安七子",也就是说曹薯薯在文学的修为也需让小蔡三分的呢。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蔡文姬的文学和史学作品大多遗失不存,但仅就保留下来的两首《悲愤》诗来看,就足以才惊天下。
节选几句,请各位欣赏一二。
其一,
……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
其二,
……
"惟彼方兮远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
……
"玄云合兮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
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是不是很很很有才?是不是?是不是?谁说不是,谁不会欣赏。
《文姬辨琴图》黄均绘
《烈女后传》中又说蔡文姬"妙于音律"。
《蔡琰别传》曰:"(琰)少聪惠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耳。"琰曰:"吴朼观风,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言之,何不足知也。"
我记得我大约六七岁的时候,除了会玩玩泥巴抓抓青蛙,其他几乎一无所能,就连上个房揭个瓦这等需要一定胆量和更多胆量的营生,也要伙同几个本家的兄弟相互壮胆鼓劲才敢尝试一二。至于乐器,连个口琴都不会吹,逢年过节听个锣鼓什么的,也只知道喧天的响,没觉得有多美妙,也没能听出个节奏与旋律。
瞧瞧人家蔡文姬,以六岁之稚龄,竟能够于黑夜之中听辨的出她爹地弹琴弹断了第二根弦。蔡夫子竟然也怀疑自己女儿的聪慧,还以为是小儿无意瞎猜的呢。他倒也真行,干脆故意弄断第四根弦,结果证明了他对女儿的怀疑是多余的了。可是当爹的有时候就是喜欢打击而不是鼓励小儿的一些聪明,尤其是俺们中国的老爹。泼泼冷水,侥幸偶尔蒙对罢了(偶得之耳)。有其父必有其子,蔡文姬也不是省油的灯,以吴朼和师旷的典故应对,他们也是偶然得到的启发,但已经知道的足够足够多的了(何不足知也)。
可见蔡文姬善听琴音,精通琴律,又颇解琴理。
而且,这还不算,人家蔡大才女还弹得一手的好琴。什么十级八级专业级专家级的,统统太lou的啦,蔡美才女在弹琴方面的造诣那可是登堂入室大师级的。唐代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也就是说蔡文姬非常善于弹奏《离鸾别鹤操》这首琴曲。别忘了,蔡邕先生那可是当时最著名的琴家的喔,就是晚他几十年鼎鼎大名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而名留青史)也必须对蔡邕"青眼有加"的。
but,这还不算,蔡大才女又善于打谱。什么叫做打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作曲。哇塞,古琴作曲比起流行歌曲作曲那可是要难上几个数量级的呢。打个比方,大约跟西方的钢琴大师们创作钢琴曲的过程类似,如果非要来个参照,您就干脆把莫扎特小朋友当作是蔡文姬小美女的转世灵童好了。
《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
这就是说,尽管自古琴诞生两千多年来流传至今琴曲少之又少,但是很幸运,著名琴曲《大胡笳》《小胡笳》就是出自蔡大才女之手。关于《大胡笳》的琴歌歌词《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尽管个别史学家认为是后人托蔡文姬之名而作,但大多数史学家仍认为是出自蔡文姬之手,是十二年胡地生活的真实写照。所谓琴为心声,凄婉哀离,苍凉悲怆。《胡笳十八拍》共十八个章节,琴曲《大胡笳》也是十八节,通常弹奏十九分钟以上,真的是:九十秒弹过一年,十二载芳华塞外度;六百字道尽一生,数十个春秋青史留。
but之后其实还有but呢,蔡文姬的书法造诣也是颇得乃父真传。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尽管几乎未能留下几个字,但凭下面的这几个字也足以傲视书坛两千年了,要不人家在求曹叔叔开恩饶过她夫君董祀时敢说"真草唯命"的呢,看看人家这底气,一个字"杠杠滴",噢,太激动,是三个字。就是留下来的这几个字,后世的书法大家们是公认的好啊。
然后,还有呢。据史书记载,当时《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可惜已经失传。遥想文姬当年,捉笔代刀,何等的威风凛凛啊!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于蔡文姬会不会骑马横刀,《三国志》及其他史书中均无交待,这个俺也不敢妄论。您若顽强地要求蔡女侠耍耍打狗棍使使落英掌如俏黄蓉一般,圆一下您小小的武侠梦,我不敢也不能阻拦。若是非要找个武侠的参照,我想我还是更愿意文姬小姐做一个文而不弱,柔而能刚的神仙姊姊王语嫣。天马行空,张冠李戴,子不语。
还是借《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的评价:"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胡笳十八拍图卷》佚名(南宋)
附《浙音释字琴谱》唱词:
第一段 紅顏隨虜
紅顏隨虜,何苦狂風,花落兮春殘無主。捲蘆那為笳兮將愁訴,嘆離鄉兮失土。
第二段 萬里重陰
萬里重陰漠漠,邊城兮蕭索。顏如花兮,命可奈何兮如葉薄。
第三段 空悲弱質
空悲的弱質,胡漢豈宜家室。腥羶蟻類兮,於我也難為匹。捲蘆兮,為笳兮,悲風冷月何抑鬱。寒雲蔽日,塵沙漠漠天迷沒。眉蹙遠山總成那愁戚,虜騎胡姬俱莫識。
第四段 歸夢去來
去來歸夢蓊難必,栩栩蘧蘧,周與蝶相為一。霜寒風疾,遠塞孤城,氈帳何寥寂。舊事無憑,新愁不失,夢裡還家,虛幻兮無真實。離會都成恍惚,此身羽翼,恨少神仙術。故國兮誰傳消息,胡亭折柳兮,難逢使驛。卷蘆為笳,聊申抑鬱,哽咽胡腔音呂律。風落梅花,字字聽吹出。
第五段 草坐水宿
胡俗草坐水宿,隨處行居,氈裘兮茵褥。羯羶為味兮,鼙鼓達夜聲催促。凄涼滿目,志虧節義,身罹污辱。勞漢使兮,千金收贖。兩兒啼哭,生耶死也,會面良可卜。痛割肝腸骨肉,空鞠育。胡笳動兮邊馬齪,歸雁南北。此心覆也嗟鄉曲,此身腥羶兮須向那長江一沿。
第六段 正南看北斗
望斗瞻雲,的那心懸一寸。的那漢家宮殿,胡塞風塵,的那共誰論。重逢聖君,遣千金兮那歸一身。二子兮會無因,兩情兮難具陳。胡笳兮哀樂相均,不堪回首頻頻。
第七段 竟夕無雲
雲彩連宵無寐,殘生南歸。抱胡兒兮淚下沾衣,兒傷悲。問天無語食誰知,生別兮死別其何異,萬事都成非。嗟,二兒,晨昏脫衣起臥依誰隨,暑寒飢渴的那依誰語。嗟,二兒。
第八段 星河寥落
星河寥落雲漠漠,擬問天橋,何日填鳥鵲。牛女遙通,許我歸相約。厭聽胡笳愁黯黯,吹胡角,秋風壑,天寒日暮成蕭索。憶兒心奈何,號母聲失卻。胡兮漢兮,殊方天一各。我復愁門戶誰開愁鎖鑰,那有醫愁藥。渴飲井泉,飢食肉酪。酪。
第九段 刺血寫書
愁腸裂,金針刺血,寫個生離別。愁腸寸裂,秘術無傳,難致相逢訣。紙上猩紅,筆端喉舌,驛使你那勞傳,邈然書札。邊城孤妾,身失難持節。戎羯兮有污女,舍生空死訣。綿綿此恨,於誰為雪。愁結胡笳聲哽咽,傷今慨古腸空熱。恨蓄悲銜痛徹,志摧那心欲折。艱阻尋思歷涉,冷冷然攢眉問月。婦人莫作兮,有志難施設。邊地威嚴,雪霜凜烈。滿野那牛羊兮,草枯水竭。上天有眼,不與人分別,神聖為靈,不與人兮垂鑒察。阿未負天阿負阿,此生殊匹依誰說。剛腸空有心如鐵,隆寒盛暑牙空齒。身單于,雪飄飄兮那飛玉屠,愁人愁殺。
第十段 怨胡天
胡天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絕兮亦復如然。仰望空雲煙,消息難傳。
第十一段 水凍草枯
動寒風時值隆冬,草枯那水凍,人坐那玉壺中。萬木皆空,造化窮終。水凝雪積,宇宙樊籠,光透那玉玲瓏。見天外一孤鴻,南歸回首匆匆,於阿信難通。嘆邊戎,貂裘戰馬,挾矢張弓,羶氣威雄。秦關西望重重,驛使也難逢。噫漢宮,氣沖沖,仰頭細問天公。
第十二段 遠使問姓名
勞遠使,問行藏,遭亂荒。身罹胡騎,擬訴事堪傷。文姬蔡琰父,漢中郎,奉違生死存亡,思鄉道路何長。銜哀願為阿訴君王,念綱常。
第十三段 童稚牽衣
別離多情重稚兩牽衣,別離子母兩東西,黃金贖阿歸。嗟別離,河梁恩愛手相攜,四野煙塵迷。母兮的那別兒,兩意臨歧恨不步相隨。忿怨兮無人知,兩淚交垂,聽胡笳兮聲又悲。添愁緒,父母無嗣,取阿歸兮蔡蔡氏承宗系。不違忠孝,兩全恩義。父子兮死生重遇,骨似同氣。
第十四段 飄零隔生死
飄零隔生死,母兮遙憶子。不知其所以,那欲衣欲食兮誰取。長江滾滾,何時是止,相思無已真無已。
第十五段 心意相尤
相尤心意,相尤的那尤,萬古千秋。不知天與我仇,我與那天仇。問天兮,不知子為我愁,不知我為子愁。悠悠無語也垂頭,忍恥含羞。
第十六段 平沙四顧
平沙那四顧,別胡入漢兮天連樹。雪霞海曙,片心回護,丟兒最苦。
第十七段 白雲遙起
白雲兮四起,長城那萬里。遙舉吾兒之所止,邊城胡地,生遂南歸兮,一悲也一喜。
第十八段 田園半蕪
中華田園半蕪,於阿方還家,海天賒。南枝上笑妒那梅花,依舊玉絛瑕。思兒兮學奏胡笳,周南兮大雅,今傳天下。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号:13714009527)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诗词大会粉丝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关注诗词大会,独享江南塞上之诗韵,逍遥唐诗宋词之远方。
说文解字图解
荐语:汉字之美,在于形,在于音,在于义,而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说文解字,探索国学之源,感受文脉生衍。
见字如面朗读者赏析
荐语: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感受文化回暖,坐看诗意归来,欢迎关注!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