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是最盛产所谓“剩女”的地方,有人说是因为都市的女性太多太优秀了,高学历、高收入,才导致高要求嫁不出去,其中思思就是代表。
思思本科学校是省重点大学,她是个各类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学霸,毕业后进入世界500 强企业, 工作各种拼命,一路奋斗成为高级经理,年薪50 多万元,在市区首付买了套三居房。之前她一直加班拼事业,等她蓦然回首开始找对象的时候,发现已经二十七八了,着急了。
大多拼事业的职业女性都绕不过这个坎,在她们事业独立开始迫切需要进入婚姻时,才发现自己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 只好四处托人介绍相亲。但显然以思思的条件,能与之匹配的男性很少,哪怕她妥协降低择偶条件,也不能超过底线。就像前年她托同学介绍对象时唠嗑说的,她已经要求不高了,只要对方人好就行,但最低也不能年薪低她一半吧。同学还真信了,给她介绍一个年收入20 多万元,在国企工作的暖男。结果她连面都不愿意见,嫌弃男方太矮。
事实上,优秀“剩女”考虑择偶条件往往是综合性的,男方外貌、品味、文化素养等也都在她们的考察范围,这就加大了择偶难度,那么剩下也就无可避免了。思思至今还是单身状态, 尽管着急脱单,但财务自由的经济状况让她又不是那么迫切需要进入婚姻,她还是继续着工作之余旅游、爬山、聚会的自由单身生活。
当然优秀如思思般的精英女性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是普普通通,学历不高,收入也不高的“剩女”。但就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她们更希望能找到高条件男性,依附婚姻免担后辈子之忧,这是她们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小丽就是其中一员。
小丽来自一个传统观念的小康家庭,长相秀丽,家人为她找了一份在政府部门当合同工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是胜在悠闲稳定,方便照顾家庭。这条件找个普通男不难,但小丽非有房有车男不嫁,挑挑拣拣到今年38 岁,也剩下了。
单身的日子对小丽来说是一种煎熬,她没有思思财务自由的实力,没有婚姻的话语权。由于她母亲的坚持,她一直以来都居住在哥哥家里,跟哥哥一家三口居住在小三房,私下里很遭嫂子白眼与冷淡,为此她提出几次要自己搬出单独租屋,都被母亲以单身女性一个人居住很不安全的理由驳回。
对于未来,小丽有些绝望,超过30 岁后,她的家人已然把她当做一个失败的残次品,准备把她打折大甩卖。今年母亲又给她介绍了老家一个大他十多岁的无业无房男,男方要求女方的条件是陪嫁小丽十多年工作的积蓄,女方都同意了。这似乎是很多普通“剩女”的命运,本想从婚姻中获取更好生活保障,但事与愿违,忽略自身条件限制而盲目高要求,任由家人掌握婚姻话语权,最后悲剧收场。
比起择偶的高要求, 关于婚姻,很多人在经济条件上,不作过多要求,有一份正经工作,夫妻共同奋斗足以。世俗条件看这应该很容易找到另一半了吧?但很多人却更看重男方人品担当,注重彼此思想层次的交流提升。客观看,这比找个有房有车的男人更难上加难,在这个浮躁的快餐社会,看一篇长文都有人嫌浪费时间,更何况精神交流,这样的婚姻观在大多数人眼中更为小众。
以前迫于家人步步紧逼的压力,在周围亲戚朋友同事频繁“亲切关怀”询问下,也尝试过一段符合婚配市场要求的交往。按世俗的标准,一个城市的普通白领,找到一个高帅公务员,这条件杠杠的,带出去都有面子。但事实是努力几个月后,无法精神交流的生活实在痛苦,还是决定选择分手,继续单身生活,不向世俗妥协。